跳到主要內容
吾人無法回避,在粗暴的程序手段以及虛假的歷史表述背後,課綱之爭,是不折不扣的統獨問題。
將課綱之爭聚焦於統獨問題,並非庸人自擾。在殖民與解殖的拉拒中,歷史的書寫與史觀的建構是無可迴避的場域。指向「台灣獨立」的本土史觀若不介入歷史課綱的調整,充塞於國民歷史教育的,就是殖民力量所灌輸的中國認同。「統」的逼迫,不會因為「獨」的缺席而止步。所以訴諸統獨問題,並非刻板狹隘、激化對立的討論;相反地,是在思想上徹底擺脫黨國殖民史觀與大中華霸權的框架、回歸以台灣本土為主體的常態、開啟更多敘事可能的前提。如果迴避課綱問題中的統獨問題,將無法解釋,不管是在課綱檢核小組或12年國教歷史課綱委員會——此些決定國家歷史教育內容、本質上俱有高度政治性的場域——為何佔據著高比例的統派學者,而這些統派學者意欲打壓的正是日益高漲的台獨意識?統派很清楚,歷史課綱是統獨必爭之地。
統獨對抗在課綱微調中的展現,到底說穿了就是應以中國或台灣作為主體進行歷史敘事?這是嫁接中華法統或立基台灣本土的價值抉擇。
台灣在歷經本土化、民主化後,逐漸擺脫黨國威權與大中華殖民意識形態的控制,身為台灣人的身份認同與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教育,理應成為像呼吸一樣自然的事。如果按照歷史課綱原本的發展,同心圓史觀略古詳今、由近而遠的認識,再加上趨於中性的遣詞用字等等,台灣的高中生可以擁有不再認同錯亂的歷史教育。「以台灣為主體的史觀」作為基調,我們還可以進一步思考:中國史作為一個外國史卻比例過高的問題(這壓縮了台灣作為東亞島鏈樞紐的重要地位,也忽視了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交錯),以及中國史的教授,不應該再以泛漢主義的角度敘述其朝代更迭;至於我們的台灣史,則必須記憶在戰後因國家的罪行而遭致不幸的被害者面孔,以及揭露這段國家犯罪的歷史如何被以「族群和諧」之名的政治修辭所隱藏、淡化甚至扭曲,同時,台灣史作為國家史,不應該只有以政權為中心的書寫方式,族群、階級、性別等多元角度,都可成為歷史建構的軸線。
然而如今,中國國民黨政府欽定一群每每擁抱超現實的中華民國憲法為神主牌、非歷史專業的統派學者主導課綱委員會,穿鑿附會台灣與中國的關聯,將台灣史禁錮為中國的地方史,抹拭掉國民黨曾經犯下的罪過,更把中華文化的位階提升以鞏固有利於中國認同的意識型態,將本該更往本土化、正常化方向前進的歷史教育退為殖民與威權的意識型態工具。此些統派學者皆有相同的背景——「海峽評論」或「兩岸統合學會」的成員,兩會皆以「統一」和「反獨」為宗旨,徵如王曉波的言論:「我國最高山是珠穆朗瑪峰,而不是玉山,......在史觀上回歸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所以台獨份子更火大了。」亦可見諸吳昆財:「蔣介石銅像與台灣民主紀念堂同時並存,這無異於替威權統治的蔣介石,清洗汙名,並樹立民主先生典範。」這些令人感到憤怒、反民主與反獨立的發言,不正反應在他們所遂行的課綱修正之中?
所以,吾人可以理解,統獨兩者存在著極大與根本上的差異:「獨」以生活在一起的台灣為歷史敘事的主體,「統」則反之,追想一個縹緲的祖國;「獨」希望維繫本土價值,「統」亦反之,鞏固黨國大中華霸權;「獨」希望成為世界史中主體性鮮明的台灣史,「統」則將台灣史鎖進中國史。
教育部長「吾思華」或許無法理解在座談會上看到的台灣獨立旗,其實不是他口中政治黨派的介入,而是集體覺醒的主張;他或許更無法理解,為了這個價值主張,學生們願意以身體進行抵抗。這個主張,清楚地否定了國民黨+教育部+統派學者「統」的歷史敘事,而肯定了台灣史當然該從台灣出發!
【參考】
1.<台湾新课纲:我国最高山是珠穆朗玛峰 不是玉山> http://ppt.cc/nxau7
2.吳俊瑩,<這款人是十二年國教的課綱委員> https://goo.gl/NC4ufT
【延伸閱讀】
1.馬赫起南,《想想論壇》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中國史? http://ppt.cc/LKe-
2.馬赫起南,《想想論壇》台灣學生該學什麼樣的日治史? http://ppt.cc/9oaa
3.新一,《打狗吹水》從「內戰」到「敗戰」史觀的微調 http://ppt.cc/LxvBx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