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11「鋼板打造班」系列之《不毛地帶》7/8《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發展的歷程,並非單純金錢數字的累積,乃是包括資源分配的量的最大與值的增益,在此前提下,經濟發展的歷程不能僅關注在結算金額的所得支出平衡後的加總,還需思索其規模與結構與經濟體共同成員之間的生產分配關係。
 
而在全球化浪潮下,今日的個人與經濟體都與國際間其他的經濟體與個人有著千絲萬縷再也分不開,也無法清楚區辨的關係。而彼此的「牽一髮動全身」也已成為基本的常識。而經濟的發展一如有機體的生命歷程,必須從篳路藍縷的發軔階段,逐步成長、穩定、停滯,轉而提升以備進入下個階段,然後再進入成長的循環。但這樣的過程當然也會面臨挑戰與撞牆乃至失敗。而經濟體內政治經濟發展複雜交織,放縱無序的「自然發展」(叢林法則的另一說詞),一如暴飲暴食對於身體的危害,對於經濟體的發展毫無目標與對策的作為,終究是經濟成長歷程的一種災難。
 
因此,談論國家的經濟,必須有所願景甚至對應的準備,也因此必須有綜觀全局的宏觀視野,縝密細緻的策略,精準即時且可隨時權變調整的決策與行動,更要有應付突發狀況與危機的能力。這些,都必須對於產業結構以其所面對挑戰有所認識,也必須有超越短視與速效的可持續性思維追求。不迷惑於數字總額,而是從統計數字的背後,直視結構的病灶與趨勢,才能有全局擘畫的可能……
 
《不毛地帶》是日本作家,山崎豐子的大作所改編。故事的主人翁作為一個前戰敗的軍官,在歷經戰敗被囚獲釋之後,滿身疲憊創傷之後,面對戰後的人生與家
國的景況,不能再敗的後半生,該如何面對?而努力掙扎之後,最終的追求究竟是什麼?爭奪之後,難道仍然究竟是不毛地帶的徒勞?
 
本次讀書會,欲透過對日劇《不毛地帶》第七、八集的賞析,透過劇情的分析討論,我們將再一次的回來討論有關產業結構調整與國家經濟發展的問題。片中以戰略產業之一,汽車業,作為主要的論爭視角。在產業升級的挑戰與必須下,究竟是透過企業整併、企業併購,抑或是尋求外來資本技術,發達自身的技術?在這兩個路徑下,有和挑戰,都是我們對於劇中的批判與對台灣現實狀況的反思。

 
【時間】 2015年 10月11日 (日) 12:00–17:00
【地點】 基進側翼台北事務所
【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104號
【主持】 大衛|基進側翼成員,紀錄片導演,影像工作者
【主講】 小梟|基進側翼副秘書長,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涉獵領域:政治科學、政治經濟學、國家學、公法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