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3「鋼板打造班」系列第三季之《坂上之雲》第二場




【近現代化的掙扎——以近世日中近現代的進程的三兩切片做觀察】
當西方文明,隨著地理大發現漂洋過海來到東方後,彼此遠隔的世界開始了益加頻繁的交流。而這樣的交流,背後是夾藏著技術文明的落差與資本調動能力的差距的。而更應工業革命後將這些技術文明的差距拉大,相對的,這樣的交流,衝突的劇烈與影響也隨之擴大。
 
面對這「千古所未有之巨變」,過去敝帚自珍的種種美好,顯得處處破綻百出,盡漏夜郎自大的困窘與尷尬。變革,成了面對挑戰與變局的所有民族與國家的呼聲。然而,「變」本身,就是對與過去的決裂,對於既有秩序的挑戰。其抗拒、壓力乃至苦痛必自然隨之。尤有甚者,最大的挑戰與困難,來自於既定認知與階序與階級利益,「變」的根本,極為可能翻轉既定的利益分配結構,從而崩毀既定秩序,也可能反噬主張改革變革的主張者。變革,即使被人理解、接納,並或深知變革的必要與急迫,然而在既定舒適的位置與非變不可的壓力下,人們是否都能真正的澈悟決斷,這是一種艱難,一種難斷。
 
近代中國與日本面對大航海以來的帝國主義擴張,尤其是十九世紀以來的劇烈伴隨物質文明進步的遠來先進文明的叩關,都造成這兩個曾有豐富文化璀璨文明的國家民主劇烈的衝擊。而過去所憑恃的一切,面對挑戰,既無力貧弱,又顯得荒謬無能。變革的迫切下,中日兩國都分別開始了西化追求進步的努力與道路。中國的「同治中興」(又以「自強運動」為中國人所知),及日本的「明治維新」都是這樣背景的產物。而最後,兩個追求近現代化的國家,不無諷刺的,最終以衝突、戰爭作為兩個看似相同卻實踐與成效千差萬別的後進發展國家改革成效的檢證——這樣的結果,既是殘酷的,也是現實的……
 
《坂上之雲》是日本知名作家,司馬遼太郎長篇歷史小說改編。故事透過明治時代伊予松山(今日本愛媛縣)出身的三個人—秋山好古、秋山真之及正岡子規三人在國家面臨現代創造時期,與其生命歷程緊緊結合的他們,如何在此昂揚階段逐步成長,也與國家的現代性打造共同經歷的過程。
 
本次讀書會,欲透過對日劇《坂上之雲》第3-4集《國家鳴動》、《日清開戰》二集的賞析,透過劇情的分析討論,我們將透過對日本明治維新伊始所展開的現代化歷程,檢視日本的脈絡經歷,並比較同期的中國「同治中興」的路徑,並透過解析日清戰爭的衝突,反思國家近現代化之間的發展與路徑。透過此,也反思在台灣的我們,面對挑戰,我們究竟要繼續抱殘守缺?還是大破大立?值得我們討論反思…….
【時間】 2016年04月23日(六)12:30-17:30
【地點】 基進側翼台北事務所
【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104號一樓
【主講】 何澄輝|基進側翼台北市分部召集人,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涉獵領域:政治科學、政治經濟學、國家學、公法學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