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6「鋼板打造班」《紙牌屋》4




「鋼板打造班」系列第四季第四場
《紙牌屋》第一季第7至8集
【政治人物的品格與檢視】
當代民主政治孕育於啟蒙以降的個人主義及理性主義的傳統人文思潮。因此,相對於過往的基於神意的政治,更多面對的是人類的理性分析與抉擇。政治走下神壇,脫退神秘與天啓,開始進入敞亮而眾聲喧嘩的公眾廣場與論壇,一切開始與世道人心相契合,因為神意既然渺不可知,那麼民意之依歸就成了政治的公共性格基底。
然而,攸關權力的,自然來自於對於權利的佔有與支配。事實上,有權對於資源與利益乃至人身地位與安全進行生殺予奪者,就是權力運用的必然徵象。而這個徵象,卻也往往使得有權行使者癡迷,甚至誤以為權利的本旨就是如此。從而,民選的官員稍一不慎,其所作所為,竟如同其推倒專制君主般的專橫與盲目。而伴隨的驚人腐化,即使毫無血緣,也未曾親炙浸淫王朝的迂闊陳腐,卻可以轉瞬即成,讓人驚嘆貪腐確實無需學習而可得致。
從而,標榜進步的公共政治其形貌究竟若何?平凡的公民如何執掌公共權力而成其理想?世無聖人,亦無英雄,遂僅能成豎子·之名?貴族不再的政治場域,廟堂高論成了市井巷議,出入者僅係沐猴而冠?公共政治的去貴族,成就的或許應該是更為高遠的目標而不是舊時王謝寥落後的尋常蕭索的浩歎。
因此,我們不禁想要究問,公共政治人物的品格是什麼?他們做為理性與人性的產物,顯然不可能也做不來絕人欲的聖人。但公共政治與權力運作的本旨又指涉著稀缺珍貴的公共資源分配,與關乎公共福祉與人民總意的意志實現,如何透過「平凡的個人」透過體制的運作而成就眾人對理想政治的期許?公開甚至幾近冒犯的檢視對於公共權力掌控者或競逐者,似乎是民主政治必不可缺的要求與條件。而對應的,龐大、計劃縝密且綿密的公關計畫與行動,甚至透過認知科學與群眾心理與行銷包裝,卻也成為當代民主政治中,最受物議與爭辯的場域……。
《紙牌屋》原係英國作家麥可.多布斯(Michael Dobbs)創作的政治小說,作者本身透過自身的學養與經驗,對民主政治,特別是議會政治的實態,透過創作,進行了直白冷酷的剖析,權力面前的人性貪婪與膽大妄為,讓人印象深刻,也發人深省。該著作先後被英國BBC及美國Netflix改編成電視劇。特別是後者,經過編劇的高超改寫,並揉合美國政治體制的實態與經驗,加上一流演員的演繹,使得全劇更有張力並更為吸引觀眾。
本次讀書會,欲透過對美劇《紙牌屋》第7至8集的賞析,透過劇情的分析討論,我們將透過該劇劇情對劇中人的描述刻畫,檢視並討論民主政治中政治人物的品格。並且透過這樣的解析,了解政治實踐中所可能衍生的品格或道德爭議問題,並試圖摸索出對於當前民主政治人物檢視的基準與可能,從而思索一個更為理想與可行的民主政治的現實運作……
【時間】 2016年 11月26日(六)13:00–17:00(本次因活動調整時段)
【地點】 基進黨台北事務所
【地址】 台北市松山區富錦街104號1樓
【附註】 近捷運文湖線松山機場站3號出口,無需報名,直接入場
【主講】 小梟 |基進黨台北市分部召集人,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候選人,研究涉獵領域:政治科學、政治經濟學、國家學、公法學
【與談】 陳奇政|基進黨台北市分部成員,基進黨發言人
回顧之前的鋼板打造班:http://bit.ly/2cR1haC


留言